7月21日,我校《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组组织线上集体备课会,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内容。备课会由课程负责人施晓玮主持,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围绕如何将公报内容融入下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享。
施晓玮结合课程的智慧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向任课教师汇报了对公报内容的学习体会。他认为,公报中的很多内容很宏观宏大,但是通过学校各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能够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实现启发和引导的。比如:通过讲解公报中的“两个毫不动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未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找寻职业发展路径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业”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既打开了新的局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引导学生立足自身现有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学习的能力;对于学校各类贯通班的学生,可以结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内容进行,可以对各类贯通班的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启发其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未来的职业竞争优势等。
各位任课教师也做了交流分享:
学工部的王莉娜老师指出“学习中感受到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期望……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划人生蓝图。”
学工部的孔国锋老师指出“要结合全会精神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将小我融入大我,坚持与祖国同行同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机电学院的沈艳老师指出“如何把会议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及怎样结合课程找到具体的衔接点,这将是接下来思考的重点。”
航空学院的卢桃老师指出“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要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信工学院的周小娟老师指出“全会强调的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将结合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发展。”
通过集体备课,课程组各位教师共同认识到要持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其嵌入到“就业目标岗位分析与专业前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整理与求职材料准备”“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及“适应职场生存法则”等多个专题中,运用线上课程、线下讲授、专题讲座、规划大赛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使用,丰富课程内涵,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此次集体备课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定位和教学要求。下一步,课程组将基于智慧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专题,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和经验交流,紧密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明确职业规划方向,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讯员 施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