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就业工作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项校长强调,做好就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材,一切为了学生体面就业,一切为了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提升我校就业水平和就业层次,创建东海品牌。本学年,就业指导中心通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开拓市场、规范就业工作流程与要求、提升辅导员服务意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截止
一、就业指导工作向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模式转变
严峻的就业压力,是我们就业工作模式转变的契机。以前就业指导工作有部分时间是围绕“就业率”来进行的。随着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拓展与深化,我们把工作重心转化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上。
首先,我们把就业指导和服务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年9月—11月,定为“就业指导服务季”,对全校各年级的学生分层次进行职业教育。如本学年,我们对2012级新生,进行《大学生毕业不失业》教育,要求他们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有设想、有要求,自觉用社会的需求来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则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就业培训、职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现状、前景及将来就业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同时也应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长专业与社会职业的匹配性,为此我们先后举办了《从学生转化为员工的关键词》、《青年领导力》、《求职礼仪》讲座与培训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培养自己相关的能力和摄取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职业选择的成功性,更使他们尽早设计自我发展的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就业指导是全校教职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就业指导部门要与教育、教学、管理部门配合,让教师参与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为学生就业提供最佳机会。如艺术学院、数字传媒系、商贸学院等,各学科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实践中,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主线将教学、作业、社会实践及考核考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学校以最小的学习成本去获取将来就业的最大利润。
本学年,就业指导工作最大的突破是:就业工作服务信息化。从今年3月起,我们购买了上海甲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就业信息服务网》、《就业数据管理平台》软件,建立了我校的就业信息网络库,使就业工作模式趋于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直接降低了工作成本,与社会就业市场面对面接轨。如注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我校发布招聘信息,而毕业生就能第一时间与用人单位互动,减少学生为找工作而盲目投送求职书或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而花费的大量资金和时间。
另外,就业指导工作与校社科部的职业指导与规划、心理咨询专业紧密结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使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二、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寻求学校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源于毕业生能否适应及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每年校园招聘会上,就业指导中心会向用人单位了解东海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如外语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综合素质等);在走访用人单位的同时,也会向带教导师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加强哪方面的训练才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事后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的职能部门,以改进教学内容与进程。如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我们通过实地走访(20余家)、电话征询(80余家)共百余家用人单位,以较为客观的现象和事实,分析东海的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尚需改进和增潜之处,且撰写了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了:“精心培养高素质学生,创建东海就业品牌” ;建立“司中校”、“校中院”的新型办学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外得到良好的实习机会,与企业无缝对接,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等建议,供学校、院系、教学等相关部门参考。
2012年12月,就业指导中心遵循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做好《关于开展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问卷调查》要求,完成了对我校就业指导、教务、职业生涯教师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全校306名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分别进行调研;今年4月,又配合闵行统计局完成了102份《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两次“调查问卷”对就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为上级领导了解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继续做好大学生服务西部和预征入伍工作
今年根据《关于做好201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服务相关工作的通知》和《闵行区武装部关于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的通知》,就业指导中心配合校团委、武装部,在学校内广泛发动,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部队去建功立业。在2013届毕业生中,预备党员姜雷骏等2名学生带头报名并已被批准到重庆地区参加西部建设;顾杰等24名学生分三批光荣批准入伍。在本届就业工作中,“西部志愿”和“应征入伍”的学生数量达历年之高。
四、倾情就业援助,实现和谐就业
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切实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推荐的同时,就业指导中心特别关注“双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就业有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视“困难”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形式和拥有的资源,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提供有针对性地就业服务。此类学生能否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前途、家庭的和睦,可能还涉及到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一辈人的担忧和牵挂。帮助落实他们就业问题,是学校承担社会责任、更是就业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我校会计专业有位身高仅为
五、加强就业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结合就业政策、程序及理论要求,强化对就业工作队伍的培训。除了就业指导中心举办每月一次的业务培训外,还要推荐一批优秀的就业工作辅导员参加上海市就业指导的职业资格培训,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工作队伍在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咨询和疏导资质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群和社会交往能力,其专业化程度是极高的。因此,只有就业工作队伍和工作内容的专业化,才能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本学年,我们安排辅导员参加了《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42(创业咨询师高级31人+职业咨询师中级3名+心理咨询师中级4人、初级4人)名老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了辅导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做好就业统计自查与跟踪,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靠
项校长曾经指出: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结,是与教学和招生息息相关,是关系学生前途的大事。我们要以学生顺利、优质就业为育人的根本,避免不真实的就业情况。为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013年4月,就业指导中心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3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院系从毕业班辅导员首先自查、院校内互查,最后由就业指导中心抽查及各院系的整改。
在自查、抽查的过程中,要求各院系重点检查异地就业学生的佐证材料,特别是一线城市到中小城市就业的现象;频繁跳槽学生的就业情况;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程度相对比较低的现象。就业指导中心对全校毕业生的佐证材料进行普查,随即抽查了80余名学生的就业情况后,与相关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分别反馈抽查情况并建议整改意见。从6月下旬直至
就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是造福于学生、造福于社会的工作。我们要牢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就业工作当作促进学生发展、改变学生一生幸福的事业来做,学校的就业工作都围绕着这一轴心进行,攻坚克难倾情就业,认真求真提升质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工作部 就业指导中心
二〇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