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那么,“怎么理解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围绕着这个主题,6月14日上午,党委书记曹蓉蓉来到教室,为动画232班、学前232班、学前233班、艺术234班、学前234班的15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专题党课。
课堂上,曹蓉蓉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加深同学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国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课通过对我国开展脱贫攻坚的成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案例、视频的展示与阐释,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与人民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心向党,不辜负党的期望和民族重托。(通讯员 刘会娟)